微信二维码登录
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
已有账号,使用账号密码登录账号密码登录
新用户请使用 微信登录 创建账号
请绑定手机
一座山水城 半部江南诗
3月28日,扬州文峰慈善基金会工作人员与义工一行38人组成朝圣参学团,怀着感恩、欢喜的心情前往镇江开启了禅意之旅。
登临金山添豪气,江天尽揽入画题。
第一站,我们来到了闻名遐迩的金山寺。在智在法师与心慈师兄的带领下,我们开始了金山寺的参访之旅。
金山寺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。清康熙帝曾亲笔题写"江天禅寺",但自唐以来,人们皆称金山寺。寺门朝西,依山而建,殿宇栉比,亭台相连,遍山布满金碧辉煌的建筑,以致令人无法窥视山的原貌,因而有"金山寺裹山"之说。
心慈师兄带领大家参观
水漫金山
神话故事
对于这座“神话山”,其传说故事早已家喻户晓,最经典的一幕是:金山寺里法海一见许仙,面带妖色,不放下山。怒恼白蛇,水漫金山。法海搬来天兵天将,施法将白蛇压在雷峰塔下。
法海洞
传说故事大多凄美,世人皆同情许仙白娘子,怪法海多事拆散这对有情人。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。法海禅师是唐代名相裴休之子,因其父信佛而出家修行,来到金山成为住持,主持修建寺庙,竟然挖到了一批黄金,因未据为己有而献于朝庭,皇帝感佩之下,命将黄金返回作修复寺宇之用,并敕名金山寺,法海禅师由此成为金山禅寺开山初祖。
寺里现在还留有法海禅师苦修的山洞,名法海洞,内有法海禅师的塑像。
据说法海在石洞中参禅时,一条水桶般粗的大蛇盘在洞中,对法海虎视眈眈,法海却视若无睹,打坐不动,静心修行,后来大蛇游入长江,就此消失,法海一时声名大振,民众无不敬仰。有着如此高深修为的禅师,自是不屑去干那种拆散别人家庭之类的伤天害理之事的。
除此之外,金山寺里还有许多关于苏轼与佛印法师论禅,道悦法师向岳飞道破天机等传奇故事,听闻金山寺义工心慈师兄娓娓道来,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幕幕发生在金山寺的历史趣闻。
精致的义工室令人神往
午斋后,心慈师兄在义工室与我们一同探讨了慈善救助与义工管理模式,收获颇丰。
一位出家人的宏愿
长者安详的最后一站
第二站是参访大圣寺。这座古寺坐落于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辛丰镇境内,始建于南朝前梁时期,距今1500余年。
2000年,大圣寺现任住持昌法法师以慈悲大爱之心,创办老年居士安养院,为痛失独生子女,老无所养、老无所依的老年人,提供了一处遮风挡雨的栖身之所。
杨主任为大家介绍安养院的情况,并带领大家实地参观。
安养院的每幢楼宇及楼层之间有通联平台,非常适合居住老人的生活起居与上下通行。房间均经简易装璜,间间朝阳,光线明亮;房间内有桌椅、床铺、橱柜、电话、电视等简洁摆设,卫生洁具设施配套。
念佛堂
大圣寺安养院摒弃社会养老机构“钱多住标准房,吃小灶;钱少住统铺、吃大食堂,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的做法。凡入住居士,一律同吃、同住、同修,享受真正意义上的平等。他们中的一些人地物资享受方面,由于实行素食,远不如在家那样丰盛,但在精神层面上,开示佛法的心要,远离颠倒妄想;万缘放下,一念不生;在安养院生活一个时期后,个个反映比原在家的生活,更加感到充实、快乐。
参访过程中,昌法法师为大家开示解惑,教导大家如何对抗当下的痛苦:保持惭愧心、忏悔心、平常心,这三种心合起来便是菩提心。
佛教提倡的“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”,在建立安养院等公益慈善事业中得以实践。面对人口老龄化问题,扬州文峰慈善基金会也在积极筹建安养院,并先后前往扬州、苏州、上海、日本等多地先进养老机构开展实地调研,考察医养结合与休闲养老模式,汲取养老先进经验,奠定文峰慈善养老事业坚实基础,力图建成一所医养结合,科学规范的养老家园。